日前,中央宣传部授予28圈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团队代表(简称“渝检护‘未’团队代表”)“时代楷模”称号。
检察二部三级高级检察官助理 喻岚:近日,通过深入学习渝检护“未”团队代表先进事迹,内心深受震撼和鼓舞,他们并非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扎根28圈 一线的身边同仁。他们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忠诚、担当、奉献与为民情怀,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片丹心铸忠诚”的政治品格、“一腔赤诚守公正”的使命担当、“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一身正气作表率”的务实作风。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楷模是触得到的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他们为标杆,把这份感动与感悟,转化为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强大动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不平凡的业绩。
检察五部检察官助理 冯耀贤:因那一句“你们又在哪里”的诘问而破土创立、发展壮大,渝检护“未”团队代表二十多年如一日深耕厚植未成年人检察保护。他们忠诚担当,在“为党护苗”共同信念感召下,精准帮教罪错未成年人,关爱帮扶未成年人被害人。他们深知,守护的不仅是法律尊严,更是国家的未来,积极践行“不止于办案”理念,将检察保护触角延伸到孩子健康成长的每一步、每一环。他们的事迹令人震撼、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干警,我们当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强化政治引领、扎根主责主业,始终以“三个善于”为指引,推深做实公益诉讼法律监督,以扎实的监督实效更好地守护千万家幸福安宁,服务现代化发展大局,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江北区检察院检察六部主任 罗慧:学习“时代楷模”渝检护“未”团队代表的先进事迹后,让我对“未检人”的使命有了更深沉的感悟: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六字方针,秉承着“如我在诉”的理念,深化专业办案,杜绝“一放了之”或“一诉了之”。织密协同网络。联合教育、民政等部门的力量,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做好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关口前移。做实精准帮扶。针对涉案未成年人家庭制发督促监护令,开展亲职教育,对困境未成年人积极开展司法救助,用个案办理推动系统治理,让每份守护都落到实处。
潼南区检察院检察五部主任 罗肖勇:近年来,我院建成了28圈 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和潼南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基地,“两个基地”常态化开展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实践轮训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作为基层检察院未检部门负责人,我将以“时代楷模”为标杆,继续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用好用活“两个基地”,将其打造为集法治轮训、帮教救助、综合关爱于一体的示范平台,持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个案件,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推动“六大保护”协同发力。深化“检察+N”护“未”工作体系,联合多部门针对涉事未成年人、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开展定制化法治教育、心理疏导等工作,优化协作机制,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殊荣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我们将以更实举措筑牢未成年人安全屏障,守护每一份纯真与希望。
璧山区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 陈力:“莎姐”如草,柔韧坚守;未检如灯,照亮归途。学习渝检护“未”团队代表先进事迹,既是对初心的深情回望,也是对精神的淬炼洗礼。他们是法治星空下坚定的守护者,是迷途少年眼中温暖的光亮;他们以忠诚诠释信仰,用温情融化坚冰,靠坚守点亮未来,在平凡的岗位上织就了一张既温情又坚实的保护网。作为一名政工干部,我将以楷模为标杆,化感动为行动,在工作中做到:以教育培训铸就忠诚底色,以党建品牌驱动业务融合,以人文关怀激发队伍活力,以护“未”故事传递法治温度,真正把楷模精神转化为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坚实力量。
铜梁区检察院检察五部检察官助理 汤勤:我很荣幸成为未检战线的一员,我深感荣幸,更体会到沉甸甸的责任。在激动之余,我不禁自问:该如何回应这份光荣的使命?“莎姐”二十一载的探索给了我答案:未检工作不能仅停留在个案办理上,更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机制。我开始思考如何将“守护”转化为具体行动——学习运用强制报告制度及早发现侵害,依托一站式救助机制减轻未成年被害人二次伤害,借助入职查询平台阻断潜在风险。站在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的光荣跑道上,我愿紧握手中的接力棒,以法律为盾,以仁爱为灯,让“莎姐”的绿茵守护更多青春,见证更多迷途少年历经千帆,仍怀希望归来。
忠县检察院检察二部检察官助理 杨阳:“时代楷模”的称号,凝聚着重庆未检团队多年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领域的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与卓越贡献。通过学习先进事迹,我再次深切体会到未检工作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它不仅是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更是一项集“捕、诉、监、防、教”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未检工作始终秉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将司法的刚性与未检的柔情有机结合,在依法办案的同时,用心用情做好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被害人的关爱救助以及面向广大青少年的犯罪预防工作,努力构建全方位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网。作为一名未检新人,我将把学习带来的感动与震撼转化为扎根未检、奋发作为的强大动力,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每一个工作环节,用爱心、耐心、细心对待每一位涉案未成年人,努力做一名有温度、有担当、有作为的未检人,在守护祖国未来的征程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合格答卷。
开州区检察院检察六部检察官助理 莫晓宽: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二十一年来,渝检护“未”团队代表在未检领域深耕不辍,他们的执着和担当犹如明灯映照童心,也让我心潮澎湃,多次热泪盈眶。榜样的力量,不止于感动,更在于践行。我将沉淀这份钦佩和感动,转化为贯彻落实“三个管理”要求的内在动力,立足案管岗位,践行初心使命:在业务管理上,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发现司法规律,研判业务态势,为检察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在案件管理上,严把收送案关口,精准开展流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预警并督促整改,确保办案流程规范高效;在质量管理上,积极投身案件质量评查,努力推动“评查-反馈-整改-提升”的闭环管理落到实处,促进办案质效持续提升。路虽远,行则将至。我将以“时代楷模”为标尺,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平凡的案管岗位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检察答卷。
巫溪县检察院政治部干警 李正军:渝检护“未”团队代表用法律守护未成年人,用爱诠释社会温度,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作为一名基层政工干部,我将以楷模为榜样,学习他们,俯下身倾听、伸出手托举的为民情怀;臻于至善、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敢于破冰、善于创新的开拓精神;迎难而上、挺膺担当的实干品格。我将把他们的先进经验融入工作实际,在服务保障上主动靠前,深入办案一线调研政工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未检干警的心理疏导和荣誉激励,把政工服务做到实处、落到心坎。同时,深入挖掘和宣传本院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和典型案例,讲好未检故事,凝聚社会保护共识,为未成年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城口县检察院检察二部检察官助理 白忠江:渝检护“未”团队代表二十余载初心如磐,秉持“为祖国守未来、为民族守希望”的信念深耕不辍。尤其令我触动的是,他们始终以“孩子视角”审视案件,将每一个办案细节都落到孩子心坎上,这份细腻与温度,正是未检工作的灵魂所在。城口山区,留守儿童多、交通不便、食品安全隐患突出,这些痛点正是公益诉讼检察的发力方向。对照团队“全链条保护”理念,回头审视已办案件,我深刻意识到我们在源头预防、长效监管上仍需持续发力、补齐短板。“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更是孩子的人生”,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官,我们常在“惩治”与“保护”之间权衡抉择。必须深刻领悟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初衷,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把“可诉性”和“三个善于”的要求落实落细,才能让公益保护工作既有力度,也有温度。“时代楷模”的荣誉是激励更是责任,我将以渝检护“未”团队代表为榜样,在基层实践中展现青春作为,深耕检察事业,让楷模精神在公益诉讼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南川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主任 陈宇:作为未检部门的工作人员,学习渝检护“未”团队代表的先进事迹,深受触动。二十余年来,他们坚守初心、倾心护“苗”,是检察人员时代风采的集中展现,他们的先进事迹更是我们未检人学习的榜样。下一步工作中,我将把榜样精神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坚守初心与使命,坚持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办好每一个涉未案件,融法治于温情,做到“宽容不纵容”,让司法实践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勇于开拓创新,面对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新形势新问题,探索大数据模型应用,强化部门联动、异地协作、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多方协同的保护合力;着力提升履职能力,通过专题培训和自我学习相结合,着力提升系统审查、全面审查的综合履职能力,切实提升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质效。
丰都县检察院检察三部主任 谭传亮:渝检护“未”团队代表最打动我的,是他们超越了传统司法“就案办案”的思维定式,实现了从“国家公诉人”到“国家监护人”的角色升华。他们深刻理解到,未成年人案件背后,往往关联着一个迷途少年的未来、一个家庭的希望,甚至是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缩影。因此,他们的工作绝不满足于对犯罪行为做出法律上的评判,而是将目光投向“案前”的预防和“案后”的挽救。他们的生动实践向我们表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法理情的交融、制度创新的支撑以及社会协同的合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将他们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习他们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政治品格;学习他们德法相伴、倾情守护的司法情怀;学习他们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不愧于时代、不愧于使命、不愧于身上的检察蓝,共同为美好的未来撑起一片法治的蓝天。
28圈
四分院检察七部四级高级检察官助理 梅斯睿:同样作为一名28圈
干警,我被渝检护“未”团队代表二十一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担当所深深震撼。他们以法为盾、以爱为灯的检察实践,不仅诠释了司法为民的初心,更为我立足岗位践行使命树立了标杆:要学习他们“案即人生”的为民情怀,以“如我在诉”的工作理念,在控申工作中学会换位思考,主动倾听法律诉求、耐心做好接待回复,让司法温度更能直抵人心;学习他们“久久为功”的坚守品格,用心用情投入到检察听证、司法救助等检察为民工作中,把小事做好、把好事做实,真正发挥岗位作用、体现自身价值;学习他们“法理情相融”的专业素养,更加系统地加强对法律专业素养和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在控申工作中注重开展释法说理,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清法律规定与情理考量,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可及。
秀山县检察院检察五部检察官助理 杨璇:渝检护“未”团队代表用法律的力量捍卫正义,用道德的温暖抚慰心灵,真正体现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深刻内涵。未检工作的特殊性在于面对的是身心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他们不仅是案件当事人,更是需要保护和教育的社会未来。他们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如何将冰冷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有温度的司法守护。他们不仅依法办案,更着眼于涉案未成年人的长远发展,通过心理干预、社会调查、督促监护等多元化手段,构建了全方位的综合司法保护体系。作为未检干警,我们既要精通法律知识,更要怀揣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才能真正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他们将激励我们始终秉持“德法相伴”理念,为构建更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持续贡献力量。
渝中区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 周星星:深耕未检领域多年,当了解到渝检护“未”团队代表的先进事迹时,我内心满是共鸣与振奋。二十一年的坚守,不仅让我们深刻体悟到未检工作的深远价值,更让我们始终不忘“以法治守护未来,用大爱播撒温暖”的初心,立足我院实际,我们将以“1+4”特殊保护机制为盾,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的坚实基础;以教育挽救为灯,通过法治副校长、精准帮教等方式,温暖引领迷途少年重返人生正轨;以公益诉讼为剑,在校园食品安全等领域持续攻坚,为孩子们扫清成长路上的阴霾。继续深耕未检领域,凝聚“六大保护”合力,持续创新普法形式与帮教手段,让法治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荣昌区检察院检察二部副主任 胡又丹:从事未检工作以来,我常在个案中思考:如何让受伤的孩子走出阴霾?如何避免罪错少年再入歧途?渝检护“未”团队代表二十一年的坚守,给了我清晰的答案。作为未检团队的一员,我既要秉持“零容忍”打击犯罪的决心,更要以专业和温情守护每一个少年。我愿在个案办理中做“精准守护者”——从如何用孩子的语言沟通,到设计切实有效的个性化帮教方案,把每个环节做细做实;在案外延伸中做“成长陪伴者”,结合真实案例研发适合不同年龄的法治课程,让普法更精准、更入心;在协同治理中做“建言献策者”,聚焦未成年人保护薄弱环节,通过调研提出切实建议,织密保护网络。正如王莉检察官所言:“我们要守护千千万万孩子的‘大家’。”我愿以专业为舟、以温情为桨,在一点一滴的实干中,让法治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最温暖的光。
綦江区检察院政治部干警 黄佳:渝检护“未”团队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我在深受教育和鼓舞的同时,更感责任在肩。对标楷模、立足本职,我将把这份感动转化为实际行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是将“时代楷模”精神作为当前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题学习、主题党日、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警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将楷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鼓励并支持各支部打造特色党建品牌,认真培育党建与业务融合典型案例,以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引领保障检察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