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圈

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28圈-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
【公益诉讼】潼南:洗车行擅自抽取地下水?大数据赋能检察监督推动行业治理
时间:2025-11-22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一根不起眼的取水管,为何能牵出洗车行业的用水乱象?潼南区检察院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精准揪出一个个隐形地下水“蛀虫”,为水资源保护开辟了全新的法治路径。



今年6月,潼南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余杭在巡查中发现,省道旁一家洗车店涉嫌私采地下水洗车。过度开采地下水不仅会导致水位下降、含水层枯竭,还易引发地面沉降、塌陷等问题。


事实上,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动车数量激增,洗车行业用水需求持续走高,私采地下水问题正成为城市水脉的“隐形杀手”。“或许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余杭的想法,开启了一场“数字治水”的探索。


随后,余杭与同事先后走访区市场监管局、水利局等主管部门,调取2020年以来辖区内所有取水、排水许可证办理数据,将上述数据与洗车店工商登记信息一同导入检察机关“洗车行业违规排、取水类案监督模型”进行交叉比对与数据碰撞。最终,模型精准识别出“有工商登记却无对应取水许可”的异常数据,成功锁定多家涉嫌违规的洗车店。


调查核实,多家商户存在未办理取水、排水许可、未安装取水计量设施等问题,部分商户甚至将含洗涤剂、机油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然而,办案并不顺利。商户抱怨“我们几代人吃饭、种地都是抽地下水用凭啥子洗车就不能话里充满了不解与抵触。


为化解矛盾,凝聚共识,6月19日,潼南区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乡镇人民政府代表,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等共同参与


会上,余杭就案件基本情况、调查过程与发现问题作了详细介绍。经充分讨论,各方在洗车行业存在的违规取排水问题、监管职责划分以及后续整改方向等关键议题上达成共识。


针对办理地下水取水证成本较高等现实困难,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也在听证中提出:“可引导商户用自来水作为洗车水源,降低经营成本。”


改变长期形成的地下水使用习惯确实需要过程。整改中,我们检察院与各部门一起,做好释法说理工作既讲清违法后果,也说明环境危害,争取商户的理解与配合。”


“主管部门加强与属地镇街协作,一方面抓好证件办理指导,推动商户规范经营,另一方面强化排污检查与集中整治,切实遏制水污染问题。”区人大代表尹力在总结中强调


6月25日,承办检察官结合听证意见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主管部门切实履行取水排水许可监督管理职责。


收到建议后,主管部门迅速联合镇街启动洗车行业取水排水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我们共排查75家洗车店,下达22份责令整改书。其中,7家改为自来水洗车,1家正在办理取水证,其余商户均已拆除私采设备,整改工作持续推进;污水乱排问题也已通过修建排污管道得到解决”,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道。


个案办理并非终点。为进一步推进洗车行业综合整治,在检察院的持续建议下,主管部门推出“全程服务”机制,安排专人指导办证,线上线下及时答疑,实现“资料齐全即申请、材料合格即核发”。同时,推行“证照联办”审批模式,将排水许可证办理与经营许可证同步要求、同步审批,从源头引导商户规范经营。


9月底,余杭与同事再次来到省道旁的洗车店开展“回头看”,洗车店老板李师傅笑着迎了出来:以前光图省钱,但现在晓得抽地下水的危害了,都改用自来水洗车了,心里踏实多了!”


从抵触到理解,从违法到规范,一个个洗车店的转变,正是这场“数字治水”行动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