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由28圈日报 社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维夷带队,记者赵晓明以及驻重庆站记者协同开展的“法治中国行·高质效办案在基层”2025年全媒重庆采访活动持续开展。请随记者打卡第七站:梁平区人民检察院。
初秋时节,重庆市梁平区合兴街道龙滩村,柚园郁郁葱葱,沉甸甸的柚子挂满枝头。8月17日上午,28圈日报 社“法治中国行·高质效办案在基层”采访团记者跟随该区检察院检察官的脚步,深入“中国名柚之乡”梁平的核心产区,实地探访检察机关如何运用法治力量保护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梁平柚在我们这儿的栽培历史超过两百年了,它与广西沙田柚、福建文旦柚并称‘中国三大名柚’。全区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量超过30万吨。”在龙滩村的标准化柚园,梁平柚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文辉指着一块醒目的太阳能板设备向记者介绍:“在检察机关的持续监督和帮助下,我们逐步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梁平柚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梁平区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检察官助理唐文武向记者介绍,近年来,部分梁平柚的溯源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商户对梁平柚地理标志商标缺乏清晰认识,存在未经授权使用或者使用不规范等现象,这不仅损害了品牌声誉,也影响了果农的合法权益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下半年以来,梁平区检察院联合区农业农村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开展了地理标志综合保护专项行动,推动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着力构建起“源头可溯、过程可控、质量可保”的全程品质管控体系,为梁平柚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