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圈

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28圈-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
【落实7号总河长令】四分院:从“臭水沟”到“幸福河”,公益诉讼助力永安河生态蝶变
时间:2025-07-1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多年不见的鱼摆摆又在河头冒泡儿啰,这个变化硬是实在得很!现在街坊邻居吃完饭,个个都爱去河坝边转路,人挤人闹热得像赶场天!”亲眼见证永安河从污水横流、蚊蝇滋生的“臭水沟”,蜕变成如今流水潺潺、水清岸绿的“幸福河”,居民李大爷难掩激动,向前来回访的检察官分享喜悦。而这一“逆袭”的生态蝶变背后,正是四分院认真落实重庆市总河长令部署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向黑臭水体亮剑的生动实践。



2025年1月,一份“政协委员提案”将永安河水体黑臭问题送到秀山县检察院,随后赶往现场核实的干警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河道垃圾堆积、淤泥堵塞,水体黑臭问题严重,由于涉及的环保、水利、属地街道等多个部门职责交叉、治理意见不一,污染治理工作长期停滞。因案情复杂,线索很快被移送28圈 四分院。3月3日,3月3日,四分院依法立案,一场根治永安河污染问题的攻坚战正式打响。


这几年场镇人多了,生活污水‘哗哗’往河里灌,热天臭得窗户都不敢开咯。”现场走访中,家住河边的李大爷无奈地说道:“十年前洗衣裳、淘菜都在这儿……整治?管子都没接拢,你今天清,明天照样脏!

调查结果也进一步佐证:永安河集镇段3公里范围内,自2000年以来周边居民激增至330户1500余人,但由于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加上监管“断档缺位”,清淤工作治标不治本,导致黑臭问题反复发作,甚至严重影响了周边农田灌溉。

“不仅要清淤修堤,还得建管网、建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4月17日,经召开听证会,四分院向当地政府现场送达检察建议书:建议全面摸排掌握河道沿线污水管网配套设施运行情况,制定永安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治污措施,彻底消除永安河黑臭水体现状,督促相关部门认真履行河长制职责,加大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持续改善沿岸居民人居环境。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组织8次现场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整改,投入专项资金数百万元,同步出台《关于永安河运行长效管理机制》。“累计清淤1814.27立方米,修缮河堤1.13公里,新建污水管网3.04公里、污水检查井21座,发放宣传单200余份……”这一组组数据,正是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凝聚合力、协同保护公共利益的鲜活注脚。

“田里插秧、灌溉都用的是河水,省心又安全,再也闻不到臭味了!”6月19日四分院组织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时,正在田里劳作的朱大姐远远招呼检察官上前。同行的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也递上检测报告:“最新水质监测报告显示,永安河溶解氧、氨氮、粪大肠菌群等指标全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从“避之不及”到“人水相亲”,永安河的生态涅槃,镌刻着公益诉讼检察的为民初心。当检察蓝牵起生态绿,一条河流的重生,正是“法治守护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