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请一次假,从现场提交申请到得到审批,得用上三四天。现在有了‘信用外出’+‘一键请假’,两三个小时就能请假完成。”近日,社区矫正对象梁某某想请假前往四川达州办理营业执照。只见她熟练的打开手机“在矫通”APP,手指轻轻点了几下,便完成了一键上传请假材料的全部流程。前段时间她刚从四川达州签完办公场地租赁协议回来,这已经是梁某某今年第3次采取这种方式请假外出。
这一效率提升得益于南川区检察院与区司法局联合推出的创新举措——通过“信用外出”制度与“一键请假”功能相结合的线上审批模式,实现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审批流程的数字化升级。
南川地处渝、黔两省交汇点,地理位置特殊,社区矫正对象外出需求多、数量大,如何提高监管效果,既满足外出需求,又杜绝脱管漏管现象?2024年8月,南川区检察院邀请区司法局召开工作联席会,就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管理进行专题研究。
随后,一套数字赋能“出得去、管得住、回得来”社区矫正人员外出管理机制,在南川区检察院与区司法局的深入协作下形成雏形。
首先是畅通“出得去”通道,南川区检察院创新推行“信用外出”分级管理机制,通过大数据筛查对比,将连续6个月考核优秀的矫正对象纳入“白名单”,简化外出审批流程,对需要紧急外出的情况可以通过“在矫通”APP线上“一键请假”。
其次是强化“管得住”措施,检察机关推动司法行政机关运用电子围栏、人脸识别签到等智慧监管手段,加强日常监管;与司法行政机关智慧矫正平台对接,打破跨部门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互通、接口互联”,对外出社区矫正人员“目的地-途经地-返程点”三维轨迹进行动态核查。
最后,是确保“回得来”底线,建立家属社区矫正小组成员协助监管保障机制,与信用积分挂钩,用制度管理为社区矫正保驾护航。
通过“数字赋能+机制创新”,在帮助社区矫正人员依法接受矫正的同时,为其外出探亲、学习培训、处理生活事务、开展生产经营提供便利,助其更好融合社会。
“机制建立之后,我们对机制运行情况进行全覆盖监督,对请假外出审批程序不合规、请销假凭证不完善、私自变更外出路线等问题向司法行政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4件,督促对2名矫正人员开展训诫,1名警告。”南川区检察院检察四部主任张磊说。
2025年以来,南川区社区矫正对象通过“一键请假”方式外出47人次,审批时限压缩60%,返程确认率达100%,外出期间无一人发生脱管,辖区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同比下降32%。
“通过‘信用+科技’双轨监管,以数字化手段实现监管精准化,检察机关既当‘监督员’,也做‘护航者’,是检察机关‘以人民为中心’司法理念的生动实践。”全国人大代表傅国涛表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规定,国家支持社区矫正机构提高信息化水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社区矫正工作相关部门之间依法进行信息共享。